我是家中最小,家里有爸妈、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可能是家里最小的缘故吧,依赖性也特别的强,到了中学连一些基本的资料文件都不会自己填入,总是要爸爸或者姐姐帮忙。也因为自己意识到了,所以中学毕业后,选择和姐姐不同的学院、选择和朋友们不同的学院。原因之一就是希望自己能独立。
不过除此之外,另一个原因不想和姐姐同一间学院或大学:不希望被长辈们拿我来和她们比较。不过我应该觉得庆幸的是,拿我来和她们比较的并不是我的父母,而是学校里的老师。从小学开始,老师对我的第一个印象永远都是 “你不是谁谁谁的妹妹吗?”。那时候我的心里总是在想,真正知道我名字、真正认识我的人到底在哪?
到了小六,哥哥姐姐都已经小学毕业了,瞬间有种自由的感觉。因为老师们不再用‘谁的妹妹’来叫我,而是用我的名字。
或许在别人眼中,我这种算是嫉妒姐姐的妹妹,就是那种心理不平衡的小孩。
不过当你一直在 [ “为什么你姐成绩那么好,你的就......”、“你姐姐很厉害啊......”、“你应该让她去补习,成绩就会像她姐姐那样......” ] 这种环境下成长,我相信无论是谁也无法度过快乐的日子。
我并没有埋怨其他人,我恨的是我自己。为什么总是学不好、为什么总是记不到......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
最让人痛心的,就是在小一到小五领取成绩单的时候,家长们都必须到学校来见老师。虽然老师在我父母面前说话很‘客气’,并没有单刀直入,不过父母在老师面前露出的那些表情,我至今还能记得。即使回到家后并没有责怪我,也没有强迫我去补习,可是那种不责怪我的行为,让我更加地自责。
直到UPSR,我获得两颗A。和两个获得全A的姐姐相比,我的这种成绩我根本不想要把它拿出来给人看。每当亲戚问起我考得如何,我根本没有资格很大声地说我考得不错。不过爸爸就总是说一句话:尽力就好 有努力过 可是考得不好没关系 至少你努力过。
可是那时候的我觉得很羞耻,我相信当年的我根本没有用尽全力。
到了中学,不知为什么的渐渐地认真面对考试了。以前讨厌的数学,慢慢喜欢上,虽然还是应付不来我最弱的马来文科目。当时的我还是带着“谁谁谁的妹妹”的身份度过我的中一至中三,接着的中四中五虽然哥哥还在学校,不过那两个姐姐终于离开国中学校了,那种解脱的感觉无人知晓。
可是即便她们不在学校,那些看不见的压力依然困扰着我。只有那位知心朋友知道我中三过得多么地辛苦。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学习,是我这辈子最讨厌的事。而那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总是让家人丢脸。
不过直到有一次的drama class 的演讲,我们都被安排各自要到台上演讲自己的稿。虽然是个小小的舞台,但我印象很深刻。因为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到台上演讲,而且还是必须说英文。前面坐着的有很多没见过的大人(印象最深刻的 就是所有人力有几位是光头的 哈哈),最熟悉的就是我爸,他也是观众之一。或许应该这么说吧,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我爸面前说英文,而且还是一整个稿。压力、紧张的感觉,还在寄存在我的心里。演讲完后,观众们鼓掌,爸也鼓掌......虽然忘了后面的句子,表现得也没有很好,可最后还是跑到后台默默地开心得哭出来了。
开心得哭出来的原因嘛,是因为我爸在微笑着。
开心得哭出来的原因嘛,是因为我爸在微笑着。
几天后,无意间偷听到爸和妈说起我当时的演讲。他说没想到我能说出准确的英文等等,就连妈也觉得难以置信。我相信从我小学开始,这番话应该是我第一次从父母亲口中听到的称赞。
到了中五,是决定自己的前途方向的时候。我决定了以后,并没有立即告诉他们。当时的我非常期待毕业后的生活,非常期待学院/大学的生活。可能这么说很冷血,可是当年我真的没有一点不舍或伤心。直到现在,我也很庆幸自己并没有因为害怕而选择到姐姐的大学或者朋友的学院。虽然不肯定这决定是否正确,但至少我过得很充实。
开始了我的Diploma生活,面对很多事情,真的觉得很不习惯。学费、个人资料、和学院员工和老师说话等等,我从来没自己应付过。以前小学如果被老师责备,还会傻傻地用学校里的公共电话打给家人哭诉。现在被老师责备的,就将老师说过的话一辈子记在心里,死也不让眼泪流出来。以前从未自己写过的资料表格,因为第一次自己填写而感到紧张和兴奋,可是又害怕自己会写错等等。以前虽然曾经当过promoter,可是却很失败,自己也从没想过会有接到freelance工作的机会。
有很多很多的第一次,像是替学院当helper、参加比赛、和朋友去旅行、参加学校的活动等等,这些都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以前的我,根本不会浪费时间在学校里,或者害怕和家人沟通(虽然现在也一样 哈哈),不过现在的我,虽然还有点胆怯,但因为那一点点的改变,让我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你说我变了?
我会把这句话当成是一种称赞,因为我就是要改变。